專題討論5:您累了嗎? 台灣醫師過勞問題的解析與因應

程 序 表

S5-4
您累了嗎?台灣兒科醫師過勞問題的解析與因應
吳美環
台大兒童醫院

  兒科專科醫療在歐美於19世紀逐漸成熟,”Pediatrics”一詞在1858年由Abraham Jacobi提出,歷經兩世紀,已是成熟的專科醫療。台灣的兒科專科醫療起步相當早。於1906年台大醫院成立了台灣第一個小兒科。經許多兒科前輩開拓了兒科醫療的領域,大幅降低了我國兒童死亡率,改善了我國兒童的健康。2013年我國嬰兒死亡率已降到3.9/1000新生兒,但在排序於OECD國家中仍不甚理想。要突破到聯合國千禧年目標(在2015年兒童死亡率降到1995兒童死亡率的三分之一,亦即2.5/1000新生兒),仍有努力之空間。
  台灣少子化的問題由西元2000年開始浮現,目前已逢底,但反彈仍不明顯,在因已在谷底達十多年,若預估兒童人口群(18歲內人口)應已穩定,大約在450萬左右。兒童人口群雖較少,但兒童醫療需求不減反增,主要理由可能與兒童期疾病複雜度增加,兒童期疾病治療成功後慢性醫療照護需求增加,兒童醫療的精緻度及家長的期待高等有關。少子化問題嚴重,全國又是單一醫療保險制度。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兒童專科醫療的確有其困境,醫院的兒科醫師已出現人才流失的負面循環。基層診所的兒科醫師比率由2001年的52%到2012年增加到61%。而醫院兒科醫療尤其在住院與急診醫療,是全天候24小時全心守候醫療。因此在落入人力不足的關鍵點時,極容易落入負面循環。此外,繁鎖之醫療行政也占據不少醫療專業時間,也可能蠶食教學甚或醫療專業的時間。如何在這特殊的年代,讓兒科醫師能不過勞,的確需要許多的努力與併有配套措施之政策方能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