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討論6:新苗新進展
Recent advance in vaccination

程 序 表

S6-1
兒童疫苗新進展:腸病毒71與B型腦膜炎疫苗
邱政洵
長庚醫院兒童內科部

  腸病毒感染是台灣本土性疾病,腸病毒分為科沙奇A、科沙奇B、伊科病毒及新型腸病毒如腸病毒71型。台灣地區在1998年發生大爆發之後,這幾年每隔3-5年都會發生腸病毒71型的流行,雖然在診斷及治療上的進步使得腸病毒71型造成腦炎的死亡率已有下降,但此病毒造成的重症仍是兒童健康最大的威脅。腸病毒71型的疫苗近年來各國都努力研發,大陸進展最快,已經作完第三期臨床試驗,台灣目前進入第二期臨床試驗。大陸以6個月至三歲共約1萬名孩童所作臨床試驗發現:隔28天施打兩劑非活性腸病毒71型疫苗後,追蹤一年,對於預防腸病毒71型所引起的手足口病或咽喉炎之效用(vaccine efficacy)為100%。98.8%的兩劑疫苗接種可產生免疫反應,而中和抗體大於或等於1:16就具有預防感染的保護力。所以,不久的將來腸病毒71型的疫苗應可上市使用。另一方面,在B型嗜血桿菌及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相繼上市使用之後,兒童得到腦膜炎的個案就逐漸減少,但是有一種在非洲及歐美較常見的細菌性腦膜炎,也就是腦膜炎雙球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感染依然是台灣地區兒童潛在的一個威脅,此菌引起的腦膜炎好發於嬰兒及青少年,個案雖然不多,但致死率極高。腦膜炎雙球菌有A、B、C、Y及W-135這幾種血清型,針對A、C、Y及W-135的多醣體疫苗及結合型疫苗已發展出來並已在使用,但B型腦膜炎雙球菌的莢膜因為有多重唾液酸結構(polysialic acid units),在人體神經組織亦有相似結構,因此疫苗研發一直無法成功。近年來拜生物科技的進步,研發終於有所突破,利用四種腦膜炎雙球菌的主要表面抗原做成的蛋白次單位疫苗,初步試驗發現不論在嬰兒或青少年都有很好的免疫性(immunogenicity),而且在18到24個月之後抗體依然很高,除了短暫發燒及局部副作用之外,此疫苗在臨床試驗中並未見到嚴重副作用。根據研究,在八個歐洲主要國家、美國、加拿大、巴西、澳洲所流行的B型腦膜炎雙球菌中,66%到91%可以被此疫苗所涵蓋,因此在不久的將來這種B型腦膜炎雙球菌的蛋白疫苗可望在這些國家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