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5:治療失眠與使用安眠藥之新知
Advances in the management of insomnia and utilization of hypnotics 

程 序 表

E5-4
評估老年睡眠問題之新進展
陳錫中
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暨睡眠疾患中心

  影響老人睡眠健康的因素複雜,包含與「正常增年」相關的因素,例如睡眠結構的改變會增加老人罹患睡眠疾患的風險,以及與「尋常增年」相關的因素,例如活動力降低會促發睡眠疾患的產生。另外還有老人常見的心理社會壓力,例如喪偶、獨居,會讓老人睡眠問題持續惡化。而當老人睡眠障礙產生之後,其不良影響,例如日間嗜睡,又會反過來傷害老人的生理、心理與社會功能,產生惡性循環。這些特色讓老人睡眠問題的評估相形複雜。
  除了傳統的夜間症狀之外,主觀睡眠品質不佳與老人身體失能相關,而老人睡眠時數與不良健康預後影響的關也比一般成年人更為緊密。在文化特殊性方面,華人特有的午睡也應注意其對睡眠型態的影響。鄉村與離島,失能、失智或機構老人等都需要有配合其心理社會特徵的睡眠評估方式。除了失眠之外,其他對老人照護重要的睡眠問題,例如日間嗜睡的評估,也很重要。此外,當代老人醫學重點主題也開始注意身體組成、衰老症與睡眠品質的關係。
  常見的原發性睡眠疾患,例如睡眠呼吸中止症、快速動眼期行為疾患、腿部不寧症,肢動症等疾病的盛行率原本就會隨年齡增加而上昇,但若屬於正常增年的部分,就不一定需要臨床介入處理。因此,當老人出現任何一種睡眠疾患時,我們都需要有清楚的嚴重度或預後指標來協助判斷臨床介入的時機與必要性。
  在老人睡眠問題的治療方面,不管是安眠藥或是其他治療原發性睡眠疾患的藥物,都有處方上獨到的困難處。實際臨床工作中,除了應恪遵老人用藥的一般性原則外,也需要評估老人的共病問題對於斟酌處方藥物種類、劑量於時間的衝擊。相較之下,老人睡眠問題的非藥物治療是目前積極發展的領域。雖然老人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已被證明有效,然而施作時,限於老人的認知功能與感覺運動協調性的下降,往往會有施行上的困難,需要事前評估以便在介入的方式上進行調整。最後,任何老人睡眠的治療方式,都應有明確的品質指標作為評估療效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