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8:1. 男性勃起功能障礙治療的新進展
      
2. 男性更年期-神話? 或是科學? 

程 序 表

E8-2
血管成形術治療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礙之最新臨床經驗
王宗道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

  男性勃起功能障礙係一相當普遍、但也被嚴重低估的問題。在美國麻州年長男性研究中,四十歲以上的男性約四成有勃起功能障礙。造成勃起功能障礙的原因可概分為賀爾蒙失調、神經損傷、動脈狹窄、靜脈閉鎖不全、藥物、及心理因素六大類,且往往多種原因並存。然而近年來多項研究顯示,動脈血管狹窄似乎扮演主要角色,這從勃起功能障礙一再被發現可作為動脈硬化疾病的先行指標,平均勃起功能障礙較心腦血管疾病早三年發生;心血管疾病患者超過半數均伴有勃起功能障礙;及PDE5抑制劑作為動脈擴張藥物能有效改善勃起功能障礙等觀察可知。
  美國學者Rogers JH等人,將動脈血管介入治療使用于合併內陰動脈狹窄的勃起功能障礙病患。在於2012年發表的ZEN全美國多中心臨床試驗中,30位接受治療的病患,近六成於治療後六個月報告勃起功能障礙改善。然而這份報告也同時呈現了以下諸多問題,包括病患收集不易,在所有接受評估的病人中,僅百分之八的病患符合試驗收錄條件,因此僅30人入組;儘管均使用藥物塗層支架,血管再阻塞率仍近四成等。也因此,後續的相關研究再度沉寂。
  我們於2013年起與影像醫學科合作,發展出骨盆腔電腦斷層動脈造影血管重組分析模式(pelvic CT angiography diagnostic algorithm),將骨盆腔自內髂動脈(internal iliac artery)至陰莖動脈、海綿體動脈之整個內髂-內陰-陰莖動脈系統均能清楚顯示。在至2015年一月於台大醫院接受我們團隊檢查的413位勃起功能障礙病患中,72%的病患有至少一個或以上的動脈狹窄病灶(定義為直徑狹窄?50%),平均每位病患有2.7個狹窄病灶。病灶最常位於總陰莖動脈(31%)、其次為內陰動脈遠程(29%)、再來為背陰莖動脈(14%)及內陰動脈近端(14%)。除了能清楚將狹窄病灶定位外,骨盆腔電腦斷層動脈攝影還能清楚提供血管分支狀態,對介入手術時診斷及導引導管的置入、導絲的走向操縱均大有幫助,可縮短介入手術時間。此外,骨盆腔動脈血管容易攣縮,極易產生假性狹窄病灶,因此局部硝化甘油注射至為重要,電腦斷層動脈攝影亦極具參考價值。
  由於診斷技術的突破,我們至2015年3月已完成246人次之骨盆腔動脈介入手術。其中針對僅有陰莖動脈狹窄病灶患者之PERFECT-1臨床試驗成果,已發表於Eurointervention 2014;10:147-156。陰莖動脈平均直徑介於1-2釐米,現行之冠脈介入器械足敷使用,惟陰莖動脈較脆易產生夾層,因此進行擴張務須和緩且從最小球囊開始。術後一個月勃起功能改善者約7成,術後六個月約六成,12個月約五至六成。陰莖動脈由於管徑較小,無法放置支架,單純球囊擴張六個月再阻塞率近四成,仍有改善空間。內陰動脈由於管徑約2-3 釐米,支架放置技術可行,然吾人初步資料顯示遠端內陰動脈放置藥物塗層支架再阻塞率大於五成,應避免常態使用。其他近端狹窄病灶則對藥物塗層支架反應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