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5:老年人的虛弱與肌少症
Frailty and Sarcopenia in the Elderly

程 序 表

E5-2
肌少症的病理機轉與亞洲診斷共識
劉力幗
臺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

  肌少症 (Sarcopenia)的定義為隨著年齡增加的肌肉質量(muscle mass) 下降,加上肌力(muscle strength)減退或是生理表現(physical performance) 下降。肌少症對於老年人健康影響是多方面的,輕者可能引起免疫功能降低與感染風險增加、走路不穩、跌倒風險增加、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傷口癒合延遲,隨著肌肉流失的比例增加,肌肉功能更加退化而導致失能、肺炎發生率增加、死亡風險升高等等不良後果。骨骼肌是人體很重要的能量與蛋白儲存庫、運動與代謝器官,肌少症因此會影響人體的免疫力、運動功能與日常生活能力,與老年人的活力、自我照顧功能與生活品質息息相關。
  2010年歐洲肌少症工作小組發表了歐洲肌少症共識。有鑑於亞洲人口族群分布廣、老化速度快速而且歧異性大等特點,2013年起以臺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為首的亞洲肌少症工作小組(AWGS)整合了亞洲各地的研究資料,與亞太區相關領域專家合作,建立了亞洲肌少症共識,並於2014年發表於國際老年學重要期刊 JAMDA。內容針對肌少症的定義、診斷流程與篩檢策略、及各項檢測方式與異常切點皆有所建議。AWGS並於今年(2016年)發表亞洲相關肌少症研究資料的更新彙整。
  臺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針對肌少症與老年衰弱的研究持續發表於國際期刊,研究呈現不同肌肉測量指數校正對國人的適合性、不同的國際肌少症定義下台灣肌少症族群的特色。依研究顯示,台灣65歲以上社區居民肌少症盛行率在男性約為9.3%,女性約為4.1%,與亞洲其他國家相比盛行率類似。而研究亦顯示肌少症族群表現出較低的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偏低的腰圍、營養不良以及認知功能不良等風險因素。團隊的研究也分析肌少症相關的荷爾蒙變化,包括雄性激素與生長因子 (IGF-1)等,並證實某些荷爾蒙變化與肌肉的質量與功能變化確有關聯。未來的研究方向為針對肌少症的各個面向,特別是治療方式和預防策略做深入研究探討,以促進老年人口生活的自主性和高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