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7:睡眠評估的新介面
Advances in the Assessment of Sleep and Its Disorders

程 序 表

E7-3
睡眠參數的新分析
楊智傑
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

  背景:在精神科門診,許多失眠病人常需安眠藥物來助眠。但病人睡得好不好,常常只能問了才知道。有時候,病人主觀的睡眠品質和實際的睡眠狀況也有相當的落差,因此病人的主訴往往不能作為精確診斷的依據。傳統上,要進一步客觀的評估失眠必須藉由睡眠多項生理檢查。病患需至醫院的睡眠檢查室睡一晚,醫護人員協助在身體接上腦波、呼吸、心跳、肌肉活動許多生理訊號導線。這樣的檢查方式,雖然極其詳盡,然而,此項檢查技術過去主要以偵測睡眠呼吸中止症為主,對大多數失眠的患者來說卻不見得能有幫忙,而所得到的睡眠資料,也不見得能找到失眠的病因。因此,睡眠多項生理檢查雖可詳盡的檢查睡眠狀態,但因技術限制,難以精確或及早診斷睡眠疾患。
  方法:過去幾年,我們利用新的睡眠分析技術,將失眠患者的自律神經進行定量,並藉以測量病患整晚的睡眠穩定及不穩定的比率。
   結果:新的睡眠分析技術所得之睡眠參數和主客觀之睡眠評估量表呈現良好之相關性,也能客觀的定量整晚淺睡熟睡及作夢/輕醒的狀態變化。此外,我們也對一群正常健康睡眠的台灣受試者進行睡眠品質分析,提供作為此新的睡眠分析技術的台灣人的正常睡眠指標。
  結論:這項技術可以在常規的睡眠檢查之外,提供睡眠穩定的可靠指標,能針對失眠患者給予精確的診斷。這項技術不但能作為臨床上簡單客觀之睡眠品質定量工具,也能給睡眠疾患診斷及評估失眠治療效果提供一個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