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9:偏頭痛最新進展
Update of migraine

程 序 表

E9-2
偏頭痛病生理機轉
陳世彬
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內科

  偏頭痛 (migraine)是全世界最常見且最令人失能神經科疾病,不論對個人、醫療體系、或是社會經濟層面的影響都有相當大的衝擊。偏頭痛的致病機轉極為複雜,然而在神經科學界的努力下,許多機制已逐漸明朗,目前最重要的假說是”三叉神經血管理論 (Trigeminovascular theory)”。此理論認為疼痛的來源來自腦膜血管周圍的三叉神經末梢纖維,當這些神經纖維被活化後,會造成局部的神經性發炎,使得疼痛神經的末梢被更進一步的活化,訊號傳到大腦中樞後,我們就會有疼痛的感覺。當疼痛的神經過度敏感化之後,血管一漲一縮的感覺,對病人來說都是疼痛的感覺,身體的活動,也會讓疼痛加劇,當腦幹的三叉神經核也都被過度敏感化後,可能合併表皮異感痛,此時即使吹個風摸個頭髮,病人都會感覺不舒服,用藥的效果較差。會造成血管旁三叉神經末梢纖維被活化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其中”皮質傳播抑制(cortical spreading depression)”被認為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皮質傳播抑制向來被認為是人類”視覺預兆”背後的病生理機轉,動物實驗也更進一步確認其可以活化三叉神經末梢之痛覺受器,顯見在某些人皮質傳播抑制是偏頭痛造成腦內風暴的起源。
  究竟為什麼有些人會有偏頭痛,有些人不會?目前認為基因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過去研究顯示,若父母一方有偏頭痛,則小孩子有偏頭痛之機會是46%,若父母雙方都有偏頭痛,則小孩子有偏頭痛的機會則高到66%。在大多數偏頭痛患者,偏頭痛並不是單一基因所調控,而可能由許多貢獻度很小的基因共同調控,近幾年歐美國家大規模全基因體關聯性研究,已經找到38個跟偏頭痛有關的基因位點。這些基因與偏頭痛的關係需要進一步釐清,但推測可能因為這些基因讓偏頭痛患者神經活化的閥值比常人低,也因此易受外界、生理時鐘、荷爾蒙或情緒的影響。榮陽頭痛研究團隊與中研院合作目前也已經找到4個台灣本土偏頭痛病患的可能危險基因,正著手進行其病生理機轉的研究。
  以先前研究推估,偏頭痛在台灣至少有上百萬的患者,且多為具生產力的青壯年,偏頭痛發作時,個人承受痛苦、醫療體系支出和社會成本消耗十分巨大。認識與治療偏頭痛,對醫師、患者及乃至整個社會都會是正向的助益。隨著科學日新月異的進展,偏頭痛病生理機轉的完全解密將不再只是夢想,許多因應病生理機轉設計的新治療也正快速發展中,或許讓偏頭痛”根治”仍有一段距離,但根據個人”體質”量身訂做最適宜的偏頭痛治療計畫的精準醫療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