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討論11:高血脂治療與預防的現況
Current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Hyperlipidemia

程 序 表

S11-3
Impact of Hyperlipidemia Management on Plaque Burden: Clinical Implications
王宇澄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內科


  根據過去許多觀察型研究與臨床隨機分配試驗之結果,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與動脈硬化的進展間,有非常密切的相關性。其中,低密度膽固醇 (LDL-C)的濃度增高,更會顯著增加心肌梗塞與缺血性腦中風的風險。許多基礎研究結果顯示,低密度膽固醇在血管內皮中經過氧化的複雜作用後,會造成血管內皮功能不良、血管發炎、脂質堆積與斑塊增厚,甚至最後造成斑塊破裂、血栓形成、而導致及急性心血管或腦血管病變。因此高血脂的治療,在動脈硬化疾病的初級與次級預防上,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從先前綜合分析的結果可看出,降血脂的治療,無論是利用statins、bile acid sequestrant、飲食控制、甚至是手術方式,只要LDL-C降得越低,心血管風險便能降得越低,其中又以statins的證據最為充足。之後許多利用心導管血管內超音波(IVUS)所做的系列追蹤臨床試驗顯示,相對於中弱效的statins,高劑量或強效statins不但能將血液中的低密度膽固醇降得更低,還能更有效地阻止冠狀動脈中的斑塊繼續增生,甚至能讓斑塊體積進一步縮小。而將幾個類似與statins及IVUS追蹤相關的臨床試驗綜合分析後,更進一步地發現血液中LDL-C濃度,與冠狀動脈內斑塊體積進展間有顯著負相關,也就是利用statins將LDL-C降得越低,斑塊體積進展速度越慢,甚至當LDL-C低於75mg/dL後,可發現斑塊體積便出現逆轉縮小的情形。另外在PRECISE-IVUS trial中,觀察到高劑量Atorvastatin加上另一個減少食物膽固醇吸收的藥物Ezetimibe後,不但讓血液中LDL-C降得更低,且冠狀動脈斑塊體積逆轉而縮小的比率更高。其結果顯示除了statin類的藥物外,非statin類的藥物諸如Ezetimibe,只要能讓LDL-C降的夠低,血管內的動脈硬化斑塊體積便有機會可以減少。此外,還有許多血管內超音波研究顯示,statins類的降血脂藥物不但能讓斑塊體積所小,更能改變斑塊構造,讓斑塊變得較穩定而不易破裂。這種現象可能可以解釋,為何statins能顯著降低包括心肌梗塞等心血管風險。
  上述研究結果告訴臨床醫師,針對心血管高風險的族群,諸如糖尿病、冠心病、急性冠心症等病患,應該更積極地利用降血脂藥物將低密度膽固醇降低,以減少動脈硬化的進展,達到降低心血管風險,最終延長壽命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