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討論2:目前在介入放射和腔內血管治療的進展和技術
Current Issues and New Techniques in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and Endovascular Therapy

程 序 表

S2-3
週邊動脈慢性阻塞性疾病的治療
羅健洺
台大新竹分院心臟血管外科


  下肢動脈硬化或週邊動脈慢性阻塞性疾病發生人體週邊動脈因為老化,血管動脈硬化,或是併有血管內血栓形成,因而導致血管管腔狹窄或阻塞,血流因而受阻,所產生的特定組織缺血性疾病變化。且動脈硬化老化是全身性疾病,故除了週邊的血管阻塞外,還可能發生多處血管阻塞硬化的病病,如冠狀狀脈阻塞,腦內血管阻塞,頸動脈狹窄等等..。週邊動脈阻塞的高危險群,包括年紀大、有心臟血管疾病家族病史、高血脂症、高血壓、糖尿病、抽菸者、肥胖體重過重者、擁有心臟血管疾病患者或腦血管疾病患者。表現的症狀,從輕到嚴重會有以下的情形:間歇性跛行;夜間及休息時即有疼痛現象,還有皮膚壞死跟壞疽;足部有潰瘍或長久無法癒合的傷口。
  此疾病治療的方式,過去是以下肢動脈外科繞道手術為主,是使用人工血管或是自體大隱靜脈來接血管,使阻塞的遠端再度得到血流,目的是使患肢能保有足夠的血流供應,進而保有完整的肢體,來預防下肢缺血壞死,避免惡化到截肢的命運。而現今多以微創血管腔內治療為主,也就是使用導管進行氣球擴張及支架手術,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低侵襲性血管內手術也日益成熟。只要在局部或是區域麻醉方式下,經由一個小針孔,以特殊的導管進入病人血管內,在血管攝影輔助下,打通阻塞的血管來維持血流的暢通,使得原本缺少動脈血流的遠端血管得到血流。此手術術後傷口小,不太會疼痛,大大的縮短了手術時間和術後諸如感染、出血等併發症的可能性,且住院天數也大幅下降,現在已成為治療週邊動脈慢性阻塞性疾病的主要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