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研習營
揭開精神疾病的神秘面紗
Unveiling the Mystery of Mental Illness


程 序 表

生-5
探索神秘的睡眠
陳錫中
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暨睡眠疾患中心

  古希臘時期將人類睡眠時看似靜止不動的現象,二分為為安靜的睡眠與作夢的睡眠。西元1929年於人腦紀錄到電氣活動,而一直到西元1937年,首次透過腦電波將睡眠分為五期。西元1953年,「作夢」、「動眼」與「骨骼肌麻痺」三種現象終於被清楚定義。這些睡眠神經電生理的研究成果,奠定了當代睡眠腦波分析的基本原則。現在睡眠障礙患者接受睡眠檢查之後,就可以在報告內「看到」所謂的「睡眠結構」圖。在睡眠結構圖上有所謂的「非快速動眼期睡眠」與「快速動眼期睡眠」,兩者交替出現。同時期,大腦中清醒與睡眠的神經中樞也被定位,生理時鐘運轉以及與外界刺激互動的原理也被釐清。 睡眠研究近六十年來的發展,幫助我們進一步瞭解許多疾病,也為睡眠醫學打下深厚的基礎。近年來的研究,更進一步瞭解各種睡眠成分的生理、神經與心理功能。除了生理因素之外,睡眠障礙的成因還包含認知、情緒以及行為三方面的影響。目前已經有整合身心各層面因素的模型,可藉以完整瞭解睡眠障礙的成因。隨著失眠、打鼾、夢遊、鬼壓床、作息混亂的等睡眠疾病的成因逐一被發現,各式各樣見基於基礎睡眠研究的睡眠醫學診斷與治療的新技術,也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藉由認識睡眠相關的生命科學知識,可以讓我們瞭解睡眠的原理,達到健眠增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