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10:免疫療法在非癌症的臨床應用
Clinical implication of immune therapy in non-malignant diseases

程 序 表

E-10-3
乾癬與皮膚疾病的免疫生物製劑治療
蔡呈芳
臺大醫院皮膚科

  治療乾癬的生物製劑用藥出現後,讓乾癬從最難治療的皮膚病,已經轉為治療最有效的皮膚病,基本上以最新的藥物來說,8~9成患者可已有顯著效果,而病灶完全消失比例,也達到半數,各種市場競爭可說是「強強滾」。以療效而言,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以產品發展而言第一代的產品,也就是efalizumab, alefacept,目前已經全部下市。主要是因為療效不佳。
  第二代的產品,也就是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包括etanercept, adalimumab, infliximab, 最初是為其他疾病研發,但因為腫瘤壞死因子的生物多樣性功能,也對乾癬有效。但多效能的同時,也意涵著潛在的不良反應,尤其是感染。因此目前主要是用於乾癬有合併症時使用,特別是乾癬關節炎。
  第三代的產品,則是特別為乾癬研發,初期是為了抑制IL-12,但隨即發現可同時抑制IL12以及 IL23,是目前目前國內乾癬治療領域的「霸主」。但只有stelara一種產品。stelara只需三個月注射一針,即可達到不錯的病灶改善效果。但是缺點是因為藥效長,約有3成患者療效並無法真正撐到下次注射,且目前也無有效併用方式能更增加其血中濃度。
  第四代的產品,國內則以Cosentyx為代表,抑制IL-17,類似作用的ixekizumab, brodalumab也在國外上市。,此類產品藉由中和IL-17,直接作用在表皮細胞發炎源頭,在密集注射後迅速控制乾癬。在一個最近台灣參與發表的對照性研究中,Cosentyx療效超過stelara。
  第五代的產品,可以視為第三代的產品的改良,從源頭阻斷IL-23的製造,目前已有guselkumab於美國上市,其他類似機轉的risankizumab, tildrakizumab, mirikizumab也在三期試驗階段。療效比第三代產品為好,但與第四代的產品相似,國外也正在進行兩代產品之療效比較。特點是可以避免IL12之不必要抑制。
  乾癬患者的治療目標,從早期五成病患達到50%的病灶改善,進展到目前9成病患達到75%的病灶改善,7成達到90%的改善程度,甚至邁向100%的病灶改善。
  乾癬生物製劑的競爭可謂「盛況空前」,以往乾癬很難控制,現在則最大的困境不再是療效或是安全性,反而是價格。
  此次演講中,將以個人在乾癬生物製劑發展過程中的親身參予經驗,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