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3:多囊性卵巢症候群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性
Association between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nd metabolic syndrome

程 序 表

E-3-2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臨床表徵是否可以預測新陳代謝異常的發生?
黃楚珺
臺大醫院婦產科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女性生殖內分泌領域當中十分重要且普遍的疾病,在一般族群的發生率約6-10%,可說是育齡婦女最常見的內分泌障礙,對婦女健康的影響具有多種面向,早期可能會出現月經異常、肥胖、不孕症以及痤瘡、多毛、雄性禿等高雄性荷爾蒙症相關徵狀,中年後則有較高機率發生胰島素阻抗或糖尿病、血脂異常、高尿酸血症、高血壓等代謝症候群以及心血管疾病。然而此疾病的臨床表現十分多樣化且個體變異性極大,並非每一個的病患都是新陳代謝異常或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群,臨床上要如何篩選出新陳代謝異常的潛在病患,給予適當的風險評估和追蹤治療,對於病患的長遠健康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過去文獻提出,這些病患罹患新陳代謝異常或心血管疾病的潛在危險因子包括:高雄性荷爾蒙血症、肥胖、血清維他命D濃度過低,甚至是許多其他血清生化數值的變化例如:抗穆勒氏賀爾蒙(Anti-Mullerian Hormone)、鐵調節素(Hepcidin)、脂聯素(adiponectin)、性荷爾蒙結合球蛋白(sex hormone-binding globulin)、Betatrophin、Afamin、Cystatin C……等等,都曾被提出可能與新陳代謝異常有關,然而以上種種指標均需要更大規模的臨床研究來證實其有效性。
  台大婦產科團隊也與中研院統計所合作,以視覺化矩陣(Matrix visualization)以及集群分析(Clustering analysis)的方式,針對460名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之病患依照內分泌表徵之間的關聯性進行分組,內分泌表徵關聯性高者在集群分析中被分配到相鄰近之位置,再根據集群分析產生之樹狀圖 (dendrogram) 將病患區分為四組,每一組各自具有獨特的內分泌表徵。結果發現,具有較高游離雄性素指標(free androgen index)的患者呈現最嚴重的新陳代謝異常,而當患者具有較高的黃體成長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時,則新陳代謝異常之風險與常人無異,再次證實不同的內分泌表徵確實顯現出不同的新陳代謝異常風險。
  總結來說,雖然累積至今已有上百篇論文在探討如何預測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病患的新陳代謝異常風險,然而礙於對致病機轉的瞭解不全,疾病診斷標準不一,病患徵狀變異性大等諸多因素,目前尚未有定論。假如我們能夠對這些病患進行有效的分群,包括危險因子的評估,那麼便可針對不同預後表現的病人,分別訂定更有效率的治療方針,可避免在新陳代謝低風險的病患身上進行不必要的醫療浪費,也可在新陳代謝高風險的病患身上進行更有效積極的追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