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8:大腸癌的篩檢與治療
      Screening and treatment for colorectal cancer

程 序 表

E-8-3
遺傳性大腸癌高風險族群的處置
江支銘
林口長庚醫院外科部

  大腸惡性腫瘤是國內惡性腫瘤死亡原因的第3位,雖然絕大多數的大腸直腸惡性腫瘤屬於偶發性的瘜肉轉變而成,但是遺傳性的瘜肉症候群在大腸惡性腫瘤仍扮演重要的角色。主要有:A.腺瘤性瘜肉症候群(Adenomatous polyposis syndrome)包括 (1)家族性大腸瘜肉症(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特徵是在大腸內有數百個到數千個瘜肉。FAP 有許多大腸以外的症狀表現。80%~90%家族性大腸瘜肉症都起因於Adenomatous ployposis coli APC)gene 突變。最常見的突變是發生在codon 1309的位置。治療以大腸切除為主。對於症狀較輕微的病人,建議做 total colectomy + ileorectal anastomosis (IRA)。症狀嚴重的病人則做 restorative proctocolectomy + ileal pouch anal anastomosis (IPAA)。如果發生非常低位的直腸癌,或是無法做 IPAA 則只好做totoal proctocolectomy +ileostomy。根據AGA 的準則,做IRA 手術後的病人,每6 個月做內視鏡檢查,早期偵測剩餘直腸黏膜發生瘜肉或癌化的可能性。Gardner’s syndrome,和家族性大腸瘜肉症難以區別,最主要的區別方式就是一些大腸外的臨床表現來區別Garner’s syndrome和家族性大腸瘜肉症,致病基因也是APC。Turcot syndrome:目前分類將之歸為家族性大腸瘜肉症合併中樞神經系統的腫瘤(FAP with malignant CNS tumor)(通常為Medulloblastoma)。Attenuate 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AFAP)瘜肉數目少,小於100,通常為30 左右。分布以右側大腸為多。B. 缺陷瘤性瘜肉症候群(Hamartomatous polyposis syndrome)包括:Peutz-Jeghers syndrome (PJS),其後代產生PJS 的機率高達50%,其致病原因是因為STK11 gene突變所導致。隨著此徵候群之致病機轉逐漸被了解,目前認為和癌症相關,癌病發生可能來自缺陷瘤本身。目前之病例報告也發現其和消化道外之腫瘤包括胰、肝膽、乳房、卵巢、肺以及骨也有相關聯性。因此於PJS之病例,必需做長期追?,而於成人更需注意癌症之發生;對於消化道息肉需定期追?檢查,並儘可能做瘜肉切除;同時對於胰臟、乳房、卵巢以及子宮亦需做篩檢及定期追?。(C) 遺傳性非瘜肉性大腸直腸腫瘤症候群(Hereditary Non 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比較其他大直腸癌患者,在本院研究中,除了年齡較小;較多位於右結腸;粘液型腺癌;及分化較差之外;直腸癌(vs結腸)頻率較低;多發性腫瘤較高;較少淋巴結轉移;而遠處轉移率較低。HNPCC病人中,異時性CRC發生率分別為7.55 / 1000人。其異時性CRC的風險分別顯著高出偶發性CRC4.18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