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8:大腸癌的篩檢與治療
      Screening and treatment for colorectal cancer

程 序 表

E-8-4
大腸腫瘤的微創手術:內科
Minimal invasive treatment for colorectal neoplasms: Endoscopist perspectives
邱瀚模
台大醫院內科部

   過去的研究已顯示以大腸鏡切除發現的腫瘤性息肉,可以有效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被遺漏的腺瘤性息肉固然是大腸鏡後發生之大腸癌(post-colonoscopy colorectal cancer)最主要原因,未完全切除的病灶(incomplete resection)卻也是其重要原因之一。過去以大腸鏡切除之腺瘤性息肉多屬小型腺瘤,當今微創技術進步日新月異,即便是較大的大腸腫瘤也可以用大腸鏡下黏膜切除術(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或大腸鏡下黏膜下剝離術 (endoscopic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予以切除。良性的腫瘤固然可以用內視鏡切除,部分惡性腫瘤(如T1期早期大腸癌)如無淋巴結轉移之虞,同樣也可以以內視鏡達到根治性切除的目的。
  在以內視鏡根除T1早期大腸癌時,術前的診斷實屬重要,包括內視鏡型態學(endoscopic morphology)、微血管構造(capillary pattern)、表面觀察(surface or pit pattern)都與病灶有無惡性變化或與浸潤深度息息相關,先前的研究也顯示這些診斷工具的準確度也可以高達95%。其角色較諸超音波內視鏡(endoscopic ultrasound)有過之而無不及。
  近來已經有研究顯示以內視鏡切除T1早期大腸癌,如有高風險病理發現(high-risk pathological findings)再追加手術這樣的治療方式,與全部都接受手術切除相比,長期預後(復發或死亡)並無顯著不同,卻有較諸外科手術更為縮短的住院期間與更良好的術後生活品質。然而高風險病理發現病灶如無適當處理(如追加外科手術),未來復發後之死亡率可以達40%之多。
  內視鏡切除大腸腫瘤並非單單只牽涉切除手術,而是一系列的團隊合作。舉凡術前準備(病人說明、風險評估)、術中(麻醉與內視鏡併發症管理)與術後風險管理(遲發性併發症、病理結果、追蹤等)均為不可或缺的一環,亦牽涉內、外、麻醉與病理各科,各科之間的溝通與合作至為重要。
  本演講將介紹內視鏡切除大腸直腸腫瘤的最新進展與實證基礎,並討論未來的展望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