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討論1:跨領域共同探討兒少虐待與疏忽
Facing the challenge of child abuse and neglect-inter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程 序 表

S1-3
兒少精神虐待與心理復健
丘彥南
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

  兒少精神虐待係指有責任照顧兒童及少年福祉者,本人或准許他人,持續或嚴重地對兒少施加不合常理之排斥、貶損、隔離、威脅、恐嚇、忽視、拒絕給予或誘導使偏差等不當對待,導致兒少之身體發育、認知、情緒、行為或社會發展遭受嚴重的不良影響,或有受嚴重危害之虞之情事。經歷身體虐待、疏忽或性虐待的兒少常合併遭受精神虐待,各類型的虐待對兒少的發展都可能有長遠不利的影響。
  精神虐待可分為排斥/貶損、隔離、威脅/恐嚇、忽視/拒絕給予、誘導使偏差等五種類型,受精神虐待之兒少常遭受多種類型混合之虐待,也常合併遭受其他類型的兒少虐待,故常呈現多種身體表徵和情緒行為問題;因為精神虐待往往牽涉到許多社會文化層面常態的複雜差異,評估困難度高,故在專業人力及人員訓練不足的情況下,往往不容易被辨識或成案。
  目睹家庭暴力的兒少可能因目睹家庭暴力導致心理及情緒行為發展方面遭受嚴重的不良影響,而不亞於身體或性虐待,因此有學者倡議將目睹家庭暴力也列為兒童虐待中的一種型態,也已有國家將持續暴露於家庭暴力以致精神需求受剝奪含括於精神虐待中。
  精神虐待可導致兒少罹患精神疾病或加重原本之精神疾病,需要詳細評估、積極治療及心理復健;在預防方面,醫事人員需要注意照顧者對兒少的態度,倡導用正面鼓勵的方式教養兒少,當評估兒少受虐風險偏高時,應儘速轉介社區關懷服務資源。
  我們的孩子需要足夠、可親近、持續、有能力預防及治療身心創傷和病痛的社會支持系統,讓我們一起來預防兒童虐待及疏忽,共同邁向健康社會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