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討論8:家庭醫師與長照2.0

程 序 表

S8-1
家庭醫師與長照2.0
黎家銘
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長照小組學術組副召集人

  台灣在2018年65歲以上人口將突破人口總數的14%,即將成為「高齡社會」,短短7年後的2025年,65歲以上人口將突破人口總數的20%,將正式成為「超高齡社會」,因應可見的長期照護需求,我國政府在2016推出長照2.0計畫,服務對象擴大,預計2017年服務人數可以從長照1.0計畫的538,000人增加到738,000人,提供服務項目也從原本8項增加為17項,其中許多新增項目,都與醫療和社政之整合服務相關,本計畫是希望建立社區整合照護的長期照護體系,就近提供民眾所需之長照服務。面對未來各項長照政策的變革與挑戰,醫界自應從中思考「醫師」角色定位,發揮醫療專業,才能使民眾從醫療體系順利進入長照體系,提供以全人為中心,周全醫療及長照連續性服務,尤其家庭醫師更成為醫療與長照整合的尖兵。
  長期照顧服務法第8條明定「接受醫事照護之長照服務者,應經醫師出具意見書」,為回應失能民眾的健康照護需求,提供民眾從疾病預防、醫療照護到預防延緩失能、長期照護及生活支持等各層面間之連續性周全照護,讓他們活得有品質與尊嚴,尤其接受醫事照護之長照服務者來自不同體系,如基層診所、地區醫院、醫學中心、安養護機構...等,皆需經整合後始進入長照體系,才能提供全人照顧。此時醫師即在醫療和長照間扮演著重要『守門員Gate keeper』角色,透過『長期照護醫師意見書』對病人做整合性服務評估與諮詢,讓民眾順利從醫療體系進入長照體系,並協助長照服務提供者了解個案之身心健康與功能情形,以提供更適切之服務。
  醫師在長期照護的角色如下:
1.提供「評估」以減緩失能之惡化:長照個案常因多重疾病合併急性症狀住院,在治療過程中 常失用加劇、功能惡化,進而產生「新的照護需求」,住院過程中由醫師作為主要成員的 醫療團隊若進行周全性評估,掌握老化衰退、多重共病及失用之動向,將減少可能惡化失 能因子,透過積極復健,避免衰弱長者變成長照個案;並宜與出院準備工作小組共同評估 ,及早做成出院後照護計畫,再將評估結果與治療計畫告知其家庭醫師或原照護主治醫師。
2.「銜接」急性後期與長照體系:高齡病患在急性住院後,常常有一段「功能下降」的期間, 目前急性後期照護服務尚未完善,出院返家前,醫師須先協助評估與銜接未來照護需求, 並確認出院時,個案已無縫接軌所需之長期性照顧、支持及保護服務,並可協助長照2.0計 畫中「銜接出院準備」之擴大服務項目。
3.「整合」醫療資訊與多重用藥問題:長照個案常有複雜醫療史,需要醫師整合醫療資訊,提 供醫事照護意見,同時因常有多重慢性病與多重用藥之問題,醫師需扮演著醫療與長照連 續照護體系中藥物整合之角色;另醫師透過藥物緩解末期症狀,有助於安寧緩和照護及在 宅往生。
4.在居家式、社區式長照服務中醫師扮演「引領」之角色:在居家與社區中,醫師扮演的角色 為融入、引帶領、創新造一個多專業整合的團隊,避免長照個案健康狀況惡化。老年人常 伴隨多重疾病,病情若稍有變化,照顧者與家人若不知如何應對,便會將老人後送醫院或 照護機構,因此,若有醫療人員組成的團隊作為家人與照服員的後盾,便能減少照顧者一 有小狀況就被送至機構或醫院的情景。
  醫師周全地了解病人的疾病進程與失能狀況,診治未發現、新發生或治療不足的疾病,與照護團隊合作,安排其所需的照護資源,正是醫師能夠且應當著力之處。在長照機構中,入住時之評估、週期性評估、於功能變化者、多重疾病者、或急性病況老人的特殊評估,制度上應給予醫師評估訪視的彈性和支持;在居家與社區之中,醫師首重周全評估、整合醫療和照護資源連結,提供多面向、跨團隊的醫療訪視;在跨專業團隊中,醫師應期許自己擔負起照護模式規劃者、團隊協調者、以及照護創新的火車頭。
  綜上所述,長照體系各階段應有醫師角色明確納入,將醫療與長期照護體系結合,形成連續性照護體系,提升民眾之照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