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10:異位性皮膚炎:從基因環境互動、免疫異常到最新診療
Atopic dermatitis: from the gene-environmental interaction to updates in immune regula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程 序 表

E10-5
異位性皮膚炎:最新診療
蔡呈芳
臺大醫院皮膚科

  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傳統上是以副腎腺皮質素的藥膏為主,近年來雖然有外用tacrolimus及pimecrolimus問世,但整體而言仍是副腎腺皮質素的藥膏為主。系統性之治療30 年來則是依靠口服cyclosporine, azathioprine, methotrexate或是mycophenolate。不過近年來,隨著疾病機轉的澄清,已經有長足的進步,成為藥物研發的藍海。外用藥物有Pfizer crisabolole,這種PDE4抑制劑的上市,生物製劑dupilumab,作用在 IL4/IL13受體抑制劑。其他仍在發展中藥物還有單純 IL13抑制劑,lebrikizumab, tralokinumab,以及IL31抑制劑nemolizumab,主要是止癢效果。此外IL22抑制劑被寄予厚望,特別是成人型患者,因為有較高的Th22/Tc22細胞,對於表皮增厚有治療效果。此外多種口服藥物JAK抑制劑,也讓人期待,包括tofacitinib, baricitinib, upadacitinib都有資料發表。AnaptysBio的ANB020則是IL33抑制劑,也有不錯療效,不過目前只有二期試驗的結果。
其他研究中的藥物標的還包括IL-17 A/C, IL-5, TSLP, H4 receptor, neurokini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