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2:ERAS 照護療程─手術全期治療的藍海策略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Recovery (ERAS) – One Blue Ocean Strategy in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程 序 表

E2-2
ERAS guideline for anesthetic depth monitoring
廖文進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手術中麻醉深度的精確監控已越來越受到醫學界的重視,更是臨床麻醉科醫師必須高度關注及解決的一項課題。不同手術方式、不同病人及不同程度的術中刺激對麻醉藥物的反應亦不同,導致有所謂術中知曉的狀況發生。研究數據顯示,每一千人就有一至二人發生術中知曉,有些研究報告的發生率甚至更高,尤其高風險族群,例如長期飲酒或服用鎮靜止痛藥物、呼吸道狹窄、緊急手術、心臟功能差、心臟手術、過去曾發生術中知曉、體重過重或過輕,發生機率比一般人高出好幾倍。發生術中知曉,輕則病人抱怨,嚴重則衍生醫療糾紛。因此,必須有賴於能夠精確監控麻醉深度的儀器的幫忙。
  再者,若麻醉藥物用量不足使麻醉深度過淺,則容易導致血流動力學起伏波動、術中知曉與身體抖動等不良反應,會干擾手術之進行;反之,麻醉藥物過量,則造成麻醉深度太深,會嚴重抑制呼吸、循環系統等,導致低血壓,甚至缺血缺氧等生命徵象不穩定現象,進而增加術中休克、心肌梗塞以及中風的發生機會,嚴重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術中適當的麻醉深度監控,有利於控制麻醉品質,能以最少的麻醉藥物達到最佳的麻醉效果,並縮短術後甦醒時間。目前麻醉深度的監控,市面上已有多種監測儀器可供選擇,大多以拋棄式感應貼片貼於前額(單側或雙側),透過腦電波圖(EEG)和額前肌電圖(EMG)信號的數據收集分析,輔助監測和調整麻醉藥量,以即時監控麻醉深度。
  依據全民健康保險醫療服務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公告,自民國一Ο七年二月一日起,對於麻醉深度監測的健保給付範圍包含:編號96027B「麻醉深度監測- >12歲」(1316點)及編號96028B「麻醉深度監測-≦12歲」(2133點),並清楚明訂給付之適應症:
1.重大手術:移植手術、心臟手術、胸腔及氣道手術,且在半閉鎖式或閉鎖循環式氣管內插 管全身麻醉下進行。
2.創傷手術:ISS score≧15,且在半閉鎖式或閉鎖循環式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下進行。
3.重症手術:APACHEII score≧16,且在半閉鎖式或閉鎖循環式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下進行 。
  麻醉深度的監測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干擾,以致影響判讀,例如肌肉張力回復(尤其前額)、心臟節律器、溫風機放置前額、電燒干擾、心跳停止、低血容、低血壓、低血糖、低體溫、使用藥物等。因此,麻醉深度監測儀只是一種輔助監控麻醉深淺的工具,臨床操作判讀仍需仰賴麻醉醫師專業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