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3:失智的照護與預防
The Care and Prevention of Dementia

程 序 表

E3-5
日常生活功能介入與失智症預防
毛慧芬
臺灣大學職能治療學系

  良好的生活型態與預防失智症極為相關,從中年時期起進行身體活動、認知刺激及維繫心理情緒安適等均為保護因子,此可透過執行日常生活活動(尤其工具性及進階日常生活活動)而得以落實。以下二部分說明:1) 參與日常生活活動可降低失智症的風險,及2) 以認知為基礎之日常生活功能介入之成效實證。
  系統回顧近50篇長期追蹤研究,結果均顯示:從事腦力相關休閒活動,具有強力保護作用,可預防認知退化。針對中年人、老年人、及雙胞胎之長期追蹤研究,分析其參與體能及認知相關日常休閒活動之頻率,一致發現認知類休閒活動(如閱讀、桌遊或益智活動、參觀博物館、藝術創作、音樂活動、旅遊規劃等),最能顯著預測之後是否罹患失智症,且參與頻率愈高,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愈低。另一方面,長期老人追蹤研究指出,工具性日常生活功能障礙(尤其理財、搭乘交通工具、藥物處理),是預測日後成為失智症最顯著的因子之一,也最可預測輕度認知障礙者是否數年內轉變為失智症。因此建議從中年起培養認知相關之休閒活動,並儘可能從事工具性日常活動,以延緩或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預防或延緩失智症的進程,臨床上仍以非藥物治療為主流,其中,認知介入類型包含:認知訓練(反覆訓練認知功能)、認知復健(練習利用代償策略解決日常活動的困難),及複合式介入(包含認知訓練、認知復健、心理教育或運動等至少三項),系統回顧指出針對輕度認知障礙患者進行單純認知訓練,雖可增進其認知功能達中度效果值,但此成效不易轉移到日常生活功能;而認知復健及複合式介入對於生活功能提升具有正面效益,但僅達低度效果值,此可能是受限於標準化生活功能的訓練內容有困難,介入時間與強度不足,或日常生活功能之評估工具敏感性不佳,使成效不易顯現,為未來研究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