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5:下背痛之非手術治療新進展
New Trend in Non-surgical Therapy for Low Back Pain

程 序 表

E5-1
下背痛之評估與治療
詹瑞棋
台灣復健醫學會、台北榮民總醫院

  下背痛是僅次於感冒的最常見疾病,所有人口的大約80%一生中會出現一次或多次的下背痛,也經常造成社會上工作生產力方面重大的損失,在美國估計因下背痛引起的經濟損失每年高達千億美元。
  下背痛的診療首先必須考量是否有潛在重大或需緊急處理的狀況,例如惡性腫瘤、骨折、內臟出血或感染、動脈剝離等等,醫師應該永遠把嚴重的狀況優先排除後才著手治療。一般性下背痛的評估宜先瞭解疼痛的模式,包括痛多久了?過往病史?發病狀況?疼痛強度/範圍?伴隨症狀?引發因素?緩解因素?..等等。接著進行理學檢查,包括姿勢、步態、肢體變形、疼/壓痛部位、活動角度、感覺功能、運動功能、反射狀態、以及特定檢測動作等。影像檢查可以協助瞭解下背部的解剖狀態,例如X光、電腦斷層、核磁共振、骨頭掃描、軟組織超音波等等;神經肌肉的肌電診斷檢查則可以偵測出下背及下肢的神經功能狀態;血液/組織液檢測也可視需要安排,但各種檢查驗並非必須當作常規檢查,也並非每項都要全部檢測。
  治療方式則依據前述各項資訊整合之後所下的診斷來擬定,大部分非特定性的下背痛可以自然恢復,真正需要手術治療的病患比例並不高,所以下背痛的病人多數以保守治療為主。除了傳統的藥物治療、儀器治療、手術治療之外,現在復健醫學界也研發引進其他微侵入性或替代性療法,包括超音波導引注射、整脊手法治療、針極肌肉內電刺激治療、浮針治療、各類增生療法..等等,各種治療在實證醫學有效性探討有其不同的分級,建議應了解機轉、熟習操作、並慎選案例,才能發揮最大療效;運動治療觀念也配合國際發展潮流,逐漸由輔助性、代償性、預防性的作用轉變為較為積極的「運動是良藥」(exercise is medicine)角色,其重要觀念包括1.運動本身或加上教育訓練就可以有效預防下背痛;2.下背痛的運動是全身性的訓練,不只是局限在下背部。最後,復健醫學對於下背痛的治療還須整體考量病人的行動功能、生活功能乃至於經濟功能,期望病人能回歸最佳的社會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