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5:下背痛之非手術治療新進展
New Trend in Non-surgical Therapy for Low Back Pain

程 序 表

E5-5
從復健觀點看下背痛診斷分類與手法矯治介入
汪作良
脊祥診所

  下背痛是門診中盛行率僅次於感冒的疾病。絕大多數(至少85%以上)的患者都不需要接受手術,因此復健與物理醫學(光電水熱力)治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物理醫學中的手法矯治,因為能改正異常的生物力學,是一種積極的保守治療。手法矯治的關鍵成功因素在於(1)選擇合適的病人與(2)正確的診斷。因此一套基於復健醫學觀點的診斷分類系統,是非常必要的。由於造成下背痛的原因眾多,精確診斷不易。若以復健醫學觀點,應先區分「非力學相關(non-mechanical)」疾病與「力學相關(mechanical)」疾病兩大類。
  「非力學相關」疾病,例如腫瘤、感染、膠原病、心理問題、中樞神經敏感化等,通常不適用手法矯治,應轉介至其他相關科別處理。「力學相關」疾病才適用手法矯治。「力學相關」疾病中又可分為「明確性(specific)」疾病與「不明確性(non-specific)」疾病兩大類。所謂「明確性」疾病,是指影像學檢查看得出來的疾病,例如脊椎滑脫、脊椎解離、椎間盤突出等,這類問題的病位比較容易掌握,但多半已有結構性病變,治療難度較高,且有偽陽性的問題要排除。所謂「不明確性」疾病則是指影像學檢查看不出來的疾病,病位較不容易掌握,病因也很多樣化。例如關節動態障礙(小面關節、薦髂關節)、肌筋膜功能障礙、動作控制障礙、周邊神經敏感化等,都須列在鑑別診對的清單上。總之,在特定的診斷分類下找出真正的病因,選擇相應的手法矯治技術改正異常的生物力學,並搭配貼?、輔具與居家運動,就能有效改善疼痛並顯著縮短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