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9:急性後期照護Post-Acute Care

程 序 表

E9-3
衰弱高齡急性後期照護成效
李威儒
臺北榮總員山分院高齡醫學科

  人口高齡化是全球的共同趨勢,台灣人口老化速度因少子化與平均餘命延長的結果,高齡化速度遠較全球主要開發國家為快,老年人口在今年3月突破14%成為高齡社會(aged society),預估2026年突破20%而成為超高齡社會(super-aged society)。伴隨高齡社會來臨,妥善照護老年人健康,維持功能獨立,或最大化老年人功能成為減輕照護負荷、節省醫療耗用與落實成功老化的重要策略。
  從公共衛生三段五級的觀點來看,預防失能或者讓功能衰退者回復是成功老化重要的一環。衰弱具有可回復的動態特性,近年來被健康照護專家與政策制定者視為失能介入與預防的絕佳目標並成為公共衛生與醫療照護體系的熱門議題。政府在社區端成立衰弱介入據點,對急性病出院功能未回復的老年人,自去年開辦高齡衰弱急性後期照護模式,針對衰弱個案早期診斷與適當介入。
  衰弱是身體多重器官或系統功能失調,降低身體應付緊急狀態的儲備,易造成不良健康事件。高齡衰弱病人在出院時若不接受增能計畫,將增加失能風險與照護負荷。高齡衰弱急性後期照護目的在於促使老年病人重新獲得功能回復、降低再入院風險、避免過早入住機構與極大化功能自立。在健保署的支持下,高齡衰弱急性後期照護模式包括居家照護、社區醫院與日間留院三大模式同時開展。但目前對象僅限75歲以上具慢性肺阻塞、慢性腎臟病、失智症或帕金森症的老年人在急性住院後,臨床衰弱評估量表5-7分者且具復健潛能始符合收案條件。在本院收治個案之初步分析發現,對於此四類疾病的高齡個案在日常生活功能、心理健康、營養狀況與衰弱等面向均有進步。
  高齡衰弱急性後期照護試辦計畫是健康老化中重要的一環,藉此病癒老年人可極大化功能自主,降低照護負荷與長照需求。目前限制條件仍然嚴格,建議相關單位在試辦一年之際,考慮降低收案門檻與開放疾病診斷別,讓所有病後衰弱功能退化且有回復潛能的老年人都可以參加此一增能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