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討論6:謝博生教授與社區醫療體系全人照護

程 序 表

S6-3
翻轉醫療文化:從人文關懷到高價值照護
徐愫萱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台灣在2018年4月正式進入高齡社會,高齡人口比率達14.05%,國發會推估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台北市人口平均壽命達83.6歲為全國最高,2018年9月台北市老年人口比率更高達16.96%。人口快速老化,多重慢性病、複雜照護需求的問題日益嚴重,失能、依賴與死亡人口也將快速增加,社會對於醫療照護、生命末期照護、與長期照護的需求急劇成長;但高度專科化的醫療、缺乏整合的醫療與長照體系,使得照護分裂化、片段化,影響長者的照護品質與生活品質,國家的健康照護體系面臨嚴峻的挑戰。2015年1月,台北市長柯文哲就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則由黃勝堅總院長接掌;謝博生教授在出席總院長佈達典禮時,期許在北市聯醫推動人文關懷與全人照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回歸以社區醫院為定位,致力於實踐「照顧市民健康、守護弱勢族群」的使命,重建以人為本的健康照護體系。介入生活、守護生命的居家醫療
  北市聯醫從推動社區居家安寧出發,協助末期病患接受居家安寧照護,最後能有尊嚴地在宅善終;至2017年的照護人數占全國8%,為全台第一。走入社區後進而發現,儘管醫療資源豐富,失能長者卻難以走出家門尋求醫療照護,過去的居家照護則以換管、傷口照護的技術服務為主,社區中有許多多重就醫、多重藥物的問題。
  因此,健保署於2016年3月推出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北市聯醫即組成「藍鵲居家醫療」團隊成為全國第一個參與的團隊,醫療團隊走出白色巨塔,提供社區失能長者「介入生活、守護生命」,從生到死的全人照護。
價值為導向的健康照護
  北市聯醫於全院各科部推廣以人為中心、以價值為導向的健康照護,鼓勵醫師反思減少低價值的醫療服務,加強溝通文化、鼓勵病人參與醫療照護達到醫病共享決策,推動健康識能、死亡識能,希望能提升醫療照護品質,進而翻轉醫療文化,重塑醫病關係,醫病共創高價值的醫療照護成果。
醫養結合的社區整合照護
  為配合國家推動長照政策,北市聯醫加入衛福部長照2.0計畫,成立6個A級社區整合服務中心,積極參與台北市長期照護網絡的佈建;同時,透過精進出院準備服務、急性後期照護,使醫院端到社區端的照護能無縫接軌。此外,為建立多元化的長照服務模式,亦承接社會局的社區整合照顧服務--石頭湯計畫,及衛生局的精進社區整合照顧服務計畫,選定小區域為服務範圍,以居家醫療作為後盾,由個管師為單一窗口,深入社區主動發掘複雜照護需求的失能個案,將醫療與各類長照資源整合,提供醫養結合、高效能的社區整合照護。
打造慈悲關懷城市
  關懷城市」是以系統性的方式,鼓勵社區內的民眾、學校、商家、團體等夥伴,發揮同理心,以健康促進的概念,整體共同參與建構相互關懷的社區,關注健康、生命與死亡,提供社區內更多相互支持的友善環境與力量。北市聯醫與士林區舊佳里、士林神農宮共同合作,在士林區舊街成立東亞第一個慈悲關懷社區,透過結合社區傳統人文關懷、整合社區內現有社會網絡、提供全人關懷照護、進行跨越世代的生命智慧交流,落實關懷城市的精神。
  謝博生教授一生致力於推動醫學人文教育與改革,時時提醒我們,醫療技術會不斷進步,而關懷助人的普世價值才是歷久不衰的,鼓勵醫者要能體會病人家屬的感受,回歸以人為本的初衷,找回醫療專業的價值。北市聯醫期許未來持續努力,凝聚出「關懷利他」的文化、實踐人文關懷與全人照護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