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討論6:謝博生教授與社區醫療體系全人照護

程 序 表

S6-5
現今醫療政策社區結構之下-社區醫學的實踐
周思源
澄清綜合醫院

  健康照護體系與衛生政策、醫學教育、健康保險、社區結構和個人健康管理環環相扣。現今醫療政策與社區結構之下,我們面對三大問題:(一)老年化、少子化與家庭支持式微的社會結構,(二)由「醫院醫療」主導的國民健康照護系統,(三)以「論件計酬」為主的全民健康保險支付制度。
  回顧近三十年國家一般醫學教育和醫療照護模式的演變,以及國民健康管理的規劃,台灣大學謝博生教授肯定是一位「先知卓見、典型夙昔」的觀察家與改革者。
  謝教授遠在七○年代,為東京醫學大學博士生,即預見新科技檢查、檢驗、影像技術的快速發展,親自撰寫珍貴的中文化醫學圖書「臨床數據-判讀與運用」和「臨床內科病例討論」,強調病人的診斷一半基於病史的詢問,臨床數據?對無法取代詳細的病史詢問及細心的生理檢查,檢驗數據變動的臨床意義,以臨床知識的配合運用,始可幫助達成正確診斷,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以及判定病情預後。
  於八○年代,謝教授時任台大教授,在台中市澄清綜合醫院支持下,成立「中部內科講壇」,每星期六下午中區各大醫院內科醫師近百人自動齊聚澄清綜合醫院三樓講堂,教授親自繕打內科系案例講義,進行臨床思路解析;有時將住院中病人直接推到講堂,進行問診、理學檢查和系統性的看診技巧示範;是學院課堂外一般
醫學教育先趨,提昇中部地區臨床醫療水平,厥功至偉!
  於九○年代,謝教授時任醫學院院長。進行醫學教育改革,成立「一般醫學學科」與「台大醫療體系」,強調人文教育是醫學教育的根本;健康維護應從醫療主導的單一體,轉變為醫療、保健、預防、康復的綜合體系;提倡病人主動參與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並整合社區資源,將健康促進活動與醫療服務系統結合,以因應內外部環境變遷。並將心得陸續撰寫「醫學人文教育」、「醫學與社會」和「社區健康促進」等書。
  於2000年後,前後長期擔任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董事長和台大景福基金會董事長,謝教授有了較多政策推展和人力資源,極力推動一般醫學教育,強調基本醫療技巧、溝通方法、綜合判斷力、醫療態度和價值觀的養成,並進行「後SARS醫療體系再造計劃」、「社區醫療品質提升計劃」和「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計劃」,讓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又跨進了一大步!
  回顧這四十年,謝教授因長達七年的中部內科講壇,重要時刻的到訪指導和關懷,以及一冊冊的贈書,強化全人醫療與社區醫學的督促;澄清醫療體系建立完整的畢業後一般醫學教育(PGY)和社區醫療群(CIDS)組合;並透過與在地組織的結合和資訊化健康促進平台的有效運作,永續深耕社區;光大謝博生教授一生的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