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1:幽門螺旋桿菌治療與胃癌預防之新進展
Advances in Screening and Eradic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to Prevent Gastric Cancer

程 序 表

E1-5
幽門桿菌帶菌者的胃鏡考量
鄭修琦
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

  幽門桿菌感染是發生胃癌最主要的原因,而胃癌預後好壞與診斷時疾病屬於第幾期有高度相關,因此診斷早期胃癌相當重要。然而早期胃癌,病人可能僅有腹痛,難與常見消化不良等胃病區別,甚至沒有症狀。因此臨床醫師應有策略來辨別哪些病人有胃癌風險,以進一步安排胃鏡篩檢,和後續追蹤,以能早期診斷胃癌。
  胃鏡檢查在胃癌的診斷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具胃癌風險病人建議進行胃鏡篩檢。風險因子包括年齡 > 50歲,男性,吸煙,幽門桿菌感染史,胃潰瘍史,胃手術史,胃癌病人一等親,以及血清胃蛋白?原I / II比值< 3。
  除了篩檢胃癌,胃鏡也可用來追蹤具胃癌風險的高危險群。胃癌的發生,大多數是胃組織在幽門桿菌感染後,經由Correa cascade逐步進展成癌症,過程包括慢性活動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黏膜化生,以及再生異常(dysplasia)。由於癌前病變,包括萎縮性胃炎,腸黏膜化生,以及再生異常等,即使在幽門桿菌根除後,仍然不可逆轉,持續有進展成胃癌之可能。萎縮性胃炎和腸黏膜化生的胃癌發病率分別是每千人年約1.24例(95% CI 0.80~1.76)和3.38例(95% CI 2.13~4.85)。而低度或高度再生異常與早期胃癌經內視鏡黏膜切除或黏膜下剝離術後,發生異時性第二原發胃癌(metachronous cancer)的發病率分別是每千人年約14和29.9例,因此這些病人建議應進行胃鏡追蹤檢查。
  胃鏡追蹤檢查之間隔,建議對於低/高度再生異常的病人為每6~12個月一次;胃腺瘤息肉病人經內視鏡息肉切除後為每6~12個月一次,之後為每年一次;萎縮性胃炎OLGA分期和腸黏膜化生OLGIM分期屬於第III和IV期病人為每2~3年一次;有癌前病變但是僅限於胃竇的病人或OLGA/OLGIM 第0,I,II期的病人,為3年以上一次,甚至不追蹤。這種每1或3年對廣泛的癌前病變的病人進行規則性地胃鏡追蹤策略,具有成本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