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7:台灣之新興影響精神物質相關議題探討
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in Taiwan

程 序 表

E7-1
台灣新興影響精神物質使用者之臨床表現
陳亮妤
昆明防治中心

  近幾年來,新興精神活性物質(或又常見「新興毒品」或「新興濫用藥物」)的新聞屢屢佔據新聞的頭條,發生不少駭人聽聞的社會憾事,其中新興毒品之多樣化和普及更是造成社會大眾憂心忡忡。台灣高檢署7月統計指出,今年1至3月已有42人因吸食新興毒品死亡,其中施用超級搖頭丸(PMMA)死亡高達31人,亟待全國反毒單位重視。然而,至今國內對於新興毒品之檢驗能力及其使用者的臨床表現研究仍十分缺乏。
  根據2017全國全國物質使用調查,常被使用的前四名為安非他命(0.42%)、愷他命(0.40%)、搖頭丸(0.36%)及大麻(0.32%),近年出現混合式毒品常常包含新興毒品,在本次調查中首次納入即排名第五(0.18%)。因此,即使新興毒品未像傳統毒品盛行率來得高,但一般認為研究設計及檢驗能力的不足造成大幅度的低估(Sumnall, 2016)。
  目前台灣本土已發表新興毒品使用者的研究中,本團隊已經發現用LC/MS質譜儀檢驗出卡西酮者,皆為毒品咖啡包使用者(Chang et al., 2019),且為年輕、多重藥物使用、並有高自傷傷人的風險。我們的科技部跨領域計畫發現,台北市二級毒品使用者(N=601),其尿液進一步檢驗兩百多種新興毒品,約有40%檢出安非他命,但卡西酮類亦有7.8%,安眠藥佔了10.1%,其中年齡多為20-29歲(36.5%),大學以上高達39.7%,36.9%有不良幼時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未成年開始即使用非法物質達57.8%。其中終身的自殺行為有39.2%、暴力行為達47.3%,此發現足證明,新興毒品檢驗的盛行率比想像中,檢驗能力的確造成低估盛行率,此乃公共衛生及社會安全網亟需重視之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