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討論10: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之社區醫療防疫安全體系

程 序 表

S10-1
台灣社區醫療防疫體系的過去、現在及未來
邱泰源
臺大醫學院家庭醫學科

以社區醫療群的制度為基礎
推動社區防疫分流分級模式
建立世界醫療防疫的新楷模
  蔡英文總統在《時代雜誌》文中提到,台灣是一座「堅韌之島」,數百年來我們被迫面對、適應許多難題,作為一個國家,我們總能堅忍共度難關,面對這次的肺炎也一樣,儘管該病毒有極強的傳染性,我們又與病毒發源地近在咫尺,不過,我們還是成功遏止了境內的大流行。截至9 月30日止,累計確診病例為514 例。
  我們認為:台灣防疫成功最大關鍵就是蔡英文總統智慧果決的領導,蔡總統也提示,面對疫情最重要的就是國際合作、疫情透明,更要有一個「很謙卑的心」,讓大家的力量可以集結起來。這個最高領導方向帶領著台灣所有政府單位、鼓勵著全國民眾,團結抗疫。
  台灣有超過5 萬名醫師,平日帶領醫療團隊照護全國民眾,更長期協助世界各國提昇醫療品質,奠定台灣醫療的國際地位。此次新冠(武漢)肺炎侵襲,所有醫師大多堅守在防疫的第一線,也可能需要持久戰疫。為了兼顧醫療照顧及周全防疫,醫師公會全聯會提議規劃在社區保留20% 整備更周全的社區醫療群加強防疫型院所,讓其他80% 的社區醫療院所能恢復正常醫療,如此再全力配合上政府目前所規劃的採檢醫院體系,才有能量持久打這場防疫戰。
  根據中央健康保險署的統計,1 月13 日到2 月3 日間,從中港澳回國後就醫的人數共有24.5 萬人次,其中有75.94%是到基層診所就醫,讓全國近兩萬家診所的所有醫護人員,幾乎每天是與武漢肺炎進行近距離的肉搏戰,備感壓力。
  醫界漸體認基層醫療體系的重要,加上許多前輩曾經參與SARS 期間的社區防疫工作,深知單一診所並沒有調度物資與防疫的能力,診所常常成為防疫的孤島,因此透過醫師公會全聯會各級幹部的動員,除了調度診所不易買到的物資,也擬定基層診所對武漢肺炎的處置工作流程。隨著疫情的轉變,這項工作流程已經修改過7、8 個版本,而這些許多是來自於當年SARS 後,醫療體系改革的寶貴經驗。
  在台灣九二一大地震及SARS 侵襲時,由台大醫學院謝博生院長所領軍的團隊,結合政府致力改革,包括了:台大醫學院侯勝茂、陳慶餘、李明濱、李龍騰、梁繼權等許多老師、家庭醫學會諸多前輩,推動了社區醫療群家庭醫師制度及畢業後一般醫學全人醫療的醫學教育。雖然推動工作備極辛苦,但目前已成為台灣醫療體系重要的軟體建設,也在屢次抗疫工作貢獻甚多,更累積不少台灣寶貴的經驗。
  因為SARS 的慘痛經驗,也讓醫界在本次疫情即早因應,醫師公會幹部一直全力以赴,為的是不能有任何醫療人員因疫情而傷亡,而人民的健康更是要維護住。
  隨著疫情戰線的一再拉長,醫師公會全聯會武漢肺炎(COVID-19)應變小組也正在規劃社區防疫醫療體系的下一步因應之道。希望未來能夠建立起「分級分流醫療及防疫」的概念,善用社區醫療群的合作力量,保留其中20% 的有防疫功能的診所,讓有感冒、咳嗽等症狀的病人可儘量找到可防疫診所就診,也讓其他80% 的基層診所能夠專注正常醫療運作,照顧慢性疾病、預防保健、復健等健康問題,這樣病人才有就醫管道,如此才能夠讓一線的醫護人員撐得住這場防疫的持久戰,兼顧醫療品質及安全防疫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