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討論10: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之社區醫療防疫安全體系

程 序 表

S10-4
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之社區醫療防疫安全體系:社區防疫心生活
廖士程
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

  疫情的起伏對一般民眾帶來許多心理的衝擊與恐慌感,而對於接受隔離檢疫者及其家屬的影響更加直接,近期數篇重大傳染病期間調查被隔離者產生的身心症狀文獻,指出隔離會帶來負面的心理效應。據報告,在先前的疫情爆發中,也有由於隔離造成的自殺事件,因此在實施隔離前,需經過審慎的衡量,並制定完善的配套措施,減少其對被隔離者的負面影響。被隔離者的心理壓力源通常與自由突然受到剝奪以及被感染的恐懼有關。隔離的期間越長,對心理的負面影響就越大,故政府應以最短的隔離時間為主,並在確立期限後不可隨意延長。隔離時也應提供被隔離者正確的資訊及足夠的日常生活及醫療資源,減少其挫折感、恐懼,亦可提供具體的壓力排解設備,例如手機、穩定的網路等,有助於減輕被隔離者的無聊,以及方便其與親友聯繫、降低孤單感。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自民國95年起,每年利用電腦輔助電話訪問(CATI)方式,針對全國民眾進行心理健康現況與自殺防治相關電話普查,今年例行調查時間自109年7月1日至14日,共有2,094份有效樣本,抽樣誤差 在95%信賴水準下,抽樣誤差在±2.14%以內。今年調查結果顯示:過去一個月以來,45.4%民眾因疫情關係直接或間接帶來壓力,以「日常生活」(24.8%)及「工作/經濟」(24.8%)壓力居多。交叉分析顯示,寂寞者、曾有自殺念頭、有情緒困擾及簡明心理健康4分以上者有較高比率因疫情關係帶來壓力。過去一個月以來,18.7%民眾因疫情關係直接或間接帶來心理健康壓力。交叉分析顯示寂寞量表高分者、曾有自殺念頭、有情緒困擾及簡明心理健康4分以上者,有較高比率因疫情關係帶來心理健康壓力。心情溫度計量表檢測有5.9%民眾有顯著情緒困擾。交叉分析顯示寂寞量表高分者、曾有自殺想法及簡明心理健康4分以上者,有顯著較高風險。與歷年調查比較,今年有情緒困擾問題比率低於去年。就自殺意念而言,1.1%民眾近一星期有自殺意念,0.5%達中等程度,0.1%達嚴重程度。交叉分析顯示寂寞自評符合2項或以上、有顯著情緒困擾及簡明心理健康4分以上者比較容易有自殺意念,與歷年調查相比,今年有此困擾比率低於去年。
  疫情的起伏對一般民眾帶來許多心理的衝擊與恐慌感,台灣在專家及全體國民共同努力下,疫情控制穩定。但面對世界疫情持續蔓延,衛福部全面推行「防疫新生活運動」,防疫工作更要從「心」做起,要用心(關懷自己與他人)、小心(降低危險因子與提升保護因子)、開心(正向樂觀抗壓)與全民一條心(守望相助、網網相連)。面對疫情,抱持樂觀態度,積極消除危險因子提升保護因子,共構社會安全網,回歸常態生活,促進心理健康,共同強化人人都是珍愛生命守門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