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討論3:重複性跨顱磁刺激(r-TMS)在神經精神疾病的應用
r-TMS(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in Treating 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s

程 序 表

S3-4
經顱磁刺激與腦中風治療的新進展
蔡泊意
臺北榮民總醫院復健醫學部

  腦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高居十大死因的第三位[1],也是導致存活者殘障的主要原因。目前對於積極恢復功能較新穎而有效的治療方式之一為重覆經顱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藉著調控大腦各區網路活性,以改善中風後動作、語言,吞嚥、認知功能,及處理中風後疼痛的問題,使病患突破復健瓶頸,獲得較快而且更好的恢復。今年,歐洲磁刺激學者聯盟更新了一份治療指引,對於許多證實可治療的疾病做了詳細的整理,其中指出低頻重覆經顱磁刺激(LF-rTMS)對於急性後期的中風促進運動功能恢復有確定的效果(evidence A,definitely);高頻重覆經顱磁刺激對於急性後期中風動作功能的恢復,與低頻重覆經顱磁刺激使用於非流利性失語症則相當可能有改善(evidence B, probably)。對於神經性疼痛,高頻重覆經顱磁刺激則有確定的療效(evidence A)。整體來說反應率大約七至八成左右。若早期介入(中風後亞急性期),可加速各種功能復原的速度,相較於僅僅只做傳統復健,此法可達成更高功能的恢復:亦有中風後八到九年顯著進步的個案。磁刺激療法對於動作方面的進步是基於肌肉力量與協調力。控制力的增加,下肢的進步速度尤其比上肢更明顯。病患如果有自主意識願意配合復健通常預後較好,或皮質脊椎路徑尚連通者,反應亦較好。由於個體之間差異性大,對於採用何種治療方式,需仰賴醫師審慎判斷臨床需要,禁忌症,疾病史,神經電生理檢查,影像學以決定大腦目前的動態活性的狀況以及最適合的治療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