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研習營
新興感染疾病

程 序 表

生-3
2019新冠病毒的來襲
盛望徽
臺大醫學院內科

  冠狀病毒屬於人類和動物共通感染致病原,過去冠狀病毒感染的報告,大多是以引起兒童上呼吸道或腸胃道症狀的疾病,且輕症居多。在過去20年間,發生了兩次重大的冠狀病毒感染流行,包括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與2012年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造成全球多個區域流行。然而在這次由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COVID-19)引起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COVID-19)已經在全世界蔓延的疫情,目前已經造成超過4600萬感染病例與超過120萬人死亡,死亡率約為2.6%,影響的國家或地區達189個。世界衛生組織並宣佈為全球重大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其對人類健康以及社會經濟之影響遠遠超過過去所有的冠狀病毒感染症。
  冠狀病毒感染以呼吸道症狀為主,包括發燒、咳嗽、鼻塞、流鼻水等一般呼吸道感染症狀,但SARS-CoV、MERS-CoV及SARS-CoV-2比一般冠狀病毒症狀嚴重許多,個案可能出現肺炎導致呼吸衰竭等。COVID-19的潛伏期(指從暴露感染後到發生症狀的時間),認為是在暴露後14天內,大多發生在暴露感染後約4至5天。COVID-19的臨床表現差異很大,舉呼吸道症狀為例,可以由輕微症狀之無肺炎或輕度肺炎到呼吸衰竭,休克或多重器官衰竭的重症個案,COVID-19也可以造成各種器官功能的異常,而表現多個系統症狀,年齡、暴露的病毒量、感染途徑、體內病毒量高低、免疫功能和本身慢性疾病,可能是影響疾病進展及嚴重程度不同的潛在因素。
  新型冠狀病毒是藉由飛沫與接觸傳染,洗手及戴口罩是最重要減少感染的主要方式。勤洗手,尤其是在公共場所碰觸可能汙染的表面後。如果手沒有明顯的髒污,則可以使用至少含60%酒精乾洗手液。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例如,咳嗽或打噴嚏)。如果手部碰觸可能的汙染表面後,避免觸摸臉部(尤其是眼睛,鼻子和嘴巴)。避免到人群擁擠通風不良的地方或與生病的人緊密接觸。出入公共場所,或手部接觸到呼吸道分泌物、尿液或糞便等體液時,需立即徹底洗淨雙手。咳嗽或打噴嚏時應用面紙或手帕遮住口鼻,避免環境汙染或傳染給其他人。自身如有呼吸道症狀,與他人交談時,需戴口罩並儘可能維持1公尺以上距離。居家環境及物品表面可以使用500ppm的漂白水(次氯酸鈉)稀釋液或四級胺等取得政府相關單位核准的消毒劑進行消毒。如有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者需配合政府自上次可能暴露後在家中隔離14天,共同生活者須一同採取適當防疫措施,並保持適當距離(1公尺以上)。自主管理者亦每天兩次進行體溫檢測,監測是否發燒、咳嗽或呼吸困難。如果出現相關臨床表徵,需儘早聯繫1922防疫專線至指定醫院進行診斷治療,並需主動提供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及群聚史,並配合醫療院所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