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研習營
新興感染疾病

程 序 表

生-4
口罩、社交距離與傳染病的防治
李秉穎
臺大兒童醫院

  新冠病毒主要的傳染途徑為飛沫傳染與接觸傳染,並無證據顯示會發生空氣傳染。飛沫顆粒大小在5-10微米以上,離開人體後1-2公尺就會掉落地面,所以飛沫傳染的有效傳染範圍大約為1-2公尺。
  戴口罩可以預防阻斷飛沫散佈,可以預防飛沫傳染。西方主流醫學過去一直認為者有病患與病患的照顧者才需要戴口罩,一般健康人戴口罩不會有防護作用。但許多科學研究都顯示口罩不斷可以阻斷飛沫散佈,正常人戴口罩也可以降低飛沫傳染的風險。從各國新冠病毒感染發生率來看,執行口罩政策的國家,發生率都遠低於沒有口罩建議的國家。
  保持社交距離也常被用來控制飛沫傳染,尤其西方國家,一般的建議是各人之間保持1-2公尺距離。更嚴格的社交距離政策則是封城,這會付出很高的社會成本代價。西方國家在疫情一開始,大多採用封城等保持社交距離政策,但並不具明顯成效。台灣於2020年4月1日開始,也執行社交距離政策。從台灣本土感染病例的趨勢看來,台灣的社交距離政策對於新冠疫情的控制並沒有明顯助益。
  因為病毒離開人體以後,可以持續存活數小時至數天。手部沾染被病毒污染物件,然後處摸眼睛接觸傳染、鼻部、口腔等黏膜組織,就會出現接觸傳染。預防接觸傳染的方式,包括加強環境消毒、經常手部消毒、避免觸摸眼鼻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