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1:骨骼肌肉超音波在兒童的應用

程 序 表

E1-2
以超音波篩檢青少年棒球員之手肘傷害
Ultrasonographic Screening for Elbow Injuries in Adolescent Baseball Players
王琳毅
高雄長庚醫院復健科

背景:在青少年時期,手肘肱骨小頭剝離性軟骨炎(capitellar osteochondritis dissecans, COCD)與內上踝病灶是常見的棒球運動傷害。COCD早期常無症狀或症狀輕微,但不治療會惡化,危及運動生涯。超音波檢查使用方便且無輻射,學者曾報告可用超音波篩檢青少年棒球員的COCD。然手肘內上踝病灶的研究卻很少。我們發展到校超音波篩檢,希望對於青少年棒球員的COCD及MEC病灶能做到早期診斷。
方法:自參加高國中棒球聯賽的南台灣球隊中,邀請球員篩檢。受試者填具問卷,內容包括基本資料、守備位置、丟球手、肘部病史、一年內參加的盃賽總數。測量雙肩及手肘的被動活動度(passive range of motion, pROM),及用攜帶式超音波檢查丟球手手肘之肱骨小頭和內上踝。超音波檢查異常者,再到醫院接受手肘磁振造影(MRI),並根據 MRI結果計算出COCD與內上踝病灶之盛行率。超音波檢查與X光及MRI比較,分析並找出COCD與內上踝病灶的危險因子。
結果:共有高中3隊與國中4隊,299位球員接受篩檢。球員平均年紀是15.1歲,平均球齡4.8年。超音波發現17人疑似有COCD,其中15位有做MRI,10位證實有COCD。因此,台灣青少年棒球員COCD之盛行率與超音波陽性預測率(positive predicted value, PPV)分別為3.3%與66.7%。分析危險因子,球員若休息時有手肘痛、身高較矮、開始練棒球的年齡較小,則較易發生COCD。根據MRI,所有299位球員中29人有內上踝病灶,其PPV即為88%。內上踝病灶主要是未癒合小骨與碎骨。在有內上踝病灶的球員,他們丟球手的肩關節外旋pROM明顯較小。
結論:在青少年棒球員,超音波對第二度及以上的COCD是有用的診斷工具,對第一度COCD的診斷力也還可接受。休息時有手肘痛、身高較矮、開始練棒球的年齡較小,都是COCD的危險因子。由於超音波對於內上踝病灶有良好的PPV,若在超音波上看到內上踝有不連續或碎裂,則須進一步檢查。丟球手的肩關節外旋減少與內上踝病灶有相關。爰此,超音波可用於篩檢青少年棒球員的COCD和內上踝病灶,有助於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