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討論4:中西醫整合醫療進展

S4-4
中西醫結合治療經驗分享-以肝臟移植病患為例
鄭隆賓榮譽院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器官移植中心
賴香君醫師、林宏任主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內科

  肝細胞癌的發生率約為32.97百萬人年,治療手段涵蓋手術(肝切除、肝移植)、射頻治療、經動脈化學栓塞、放射線治療、免疫治療、標靶藥物等。對於符合肝臟移植標準、且有肝臟捐贈來源的患者,因其較低的復發率,故較為病人所接受。肝移植也是在肝病末期患者唯一的存活選項。近年來此項手術技術及術後處置越來越進步,目前台灣衛服部核可的肝臟移植多家醫院中,手術成功率超過九成,5年存活率也有70%左右,堪稱世界一流的水準。肝臟移植成功率之提昇主要歸功於多種選擇性免疫抑制劑的臨床應用,可因大幅度地減少急性排斥的發生率,進而改善病人術後的預後。但是,尚待解決的部份為此類免疫抑制劑須終身服用,長期可影響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與腎功能下降等效應。
  中西醫的醫學理論及語言大不相同,造成許多不必要的誤解。以中醫的肝系主要對應現代醫學的精神神經系統、主筋、主目等。實質的(西醫)肝臟則更接近於中醫所言之脾胃系統,所以在中醫治療上則偏重脾胃系統。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為中西醫結合醫院,致力於中西醫的溝通與共治,故在肝移植的患者身上,希冀納入中醫治療後,對患者的生活品質、三高、肝腎功能有所裨益。自2020年4月起,開設移植外科、中醫內科聯合門診,減少患者返診之舟車勞頓,已有205位肝友接受此項服務,也曾於肝友會進行演講,讓肝友更了解中醫的「致中和」精神。過往在肝移植服用中藥的族群不多,透過這次經驗,我們以肝移植患者為例,逐步建立完整的追蹤、交流、改善制度,追蹤患者服中藥前後之症狀改善、中醫體質變化、抗排斥藥物濃度變化、三高、肝腎功能變化等,兼顧患者之症狀改善與用藥安全,增進患者的健康與醫療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