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醫科技研習營
醫境奇緣,中西醫先端醫學新境界

bio-3
環遊美麗「心」世界
張坤正 內科系副院長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我是1988年畢業於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之後一直在林口長庚醫院擔任實習醫師與接受內科住院醫師的訓練,這一段訓練期間特別對心臟血管醫學產生極高的興趣,一方面覺得心臟科是非常高度專業的次專科,心血管疾病攸關生死,因此心臟科醫師非常受到同儕的敬重,另一方面也看到當時長庚醫院的領導階層,包括院長、副院長、醫學院院長等都是心臟專科,於是心裡打定主意要走心臟科。1994年到1996年間我在高雄長庚醫院擔任心臟科主治醫師,累積了不少心導管手術的經驗,包括:PSVT電燒及心臟節律器植入手術。
  1996年跟隨我的老師洪瑞松教授回母校中醫大心臟科來服務,開創心律不整電燒和心臟節律器植入手術,因此有機會做了許多中醫大第一例的手術,包括:PSVT電燒、A F電燒、3D心律不整電燒、和CRT心臟衰竭節律器等等。做了10幾年的心律不整臨床工作以後,也累積了相當的手術經驗與口碑,但在研究方面,特別是基礎或轉譯研究上的能力始終非常有限,當時看到基因或細胞離子通道方面的論文或教科書總是無法理解,覺得在心律不整和電生理的領域始終缺了一塊拼圖沒有辦法完全融會貫通。
  因此,2005年在醫院長官支持下前往我心目中的醫學聖地,美國Johns Hopkins University跟隨大師Eduardo Marban教授學習基因和心肌細胞離子通道研究與幹細胞治療,由於我在台灣並未受過基礎醫學研究的訓練,在美國期間常把一天當作兩天用。記得有一年的聖誕夜,全實驗室的人都走光,我一個人在實驗室裡面做Patch Clamp,做到半夜,但心裡是充實的,因為我知道我發現了一個過去從未被發現的重要心臟生理現象,我當時是全世界第一個發現NOS1AP在心臟表達並且知道它如何在心臟起生理作用的人。這一篇論文刊登在2008年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雜誌(PNAS)。
  2007年回國後,因為有美國的訓練讓我在研究上有比較大的進展,能夠發表好的論文和申請到科技部的計劃,也在2010年獲得中醫大醫學博士學位。近幾年中醫大領導階層非常有遠見,致力發展細胞治療和醫學AI,在心臟科,我們首創使用經靜脈結合經動脈的方式,給予幹細胞治療急性心肌梗塞,來改善心肌梗塞後心臟的受損。也率先在急診室使用24小時AI輔助智能系統,來加速急性心肌梗塞診斷與處置的流程,我們除了發表的國際論文也獲得了國家新創獎的肯定,未來我們將把A I輔助診斷系統運用到院外,包括救護車、山地偏鄉、與高風險病人,目標在縮短發病到就醫這一段高危險的時間,降低心肌梗塞病人來不及到醫院就發生猝死的遺憾。
  以上是跟大家分享一個心臟科醫師的研究歷程,最後我認為"If we wait for the moment when everything, absolutely everything, is ready, we shall never begin."興趣還是最重要,立定目標勇敢追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