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1:動作障礙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The Diagnosis and Updated Treatment of Movement Disorders

程 序 表

E1-5
巴金森氏症的深腦電刺激術治療
戴春暉
臺大醫院神經部

  巴金森氏症(Parkinson s disease)是一種常見的神經退化疾病,位於中腦的黑質細胞凋亡導致多巴胺分泌減少,造成包括顫抖、僵硬、動作遲緩等運動症狀。目前巴金森氏症主要的治療為多巴胺藥物,早期的患者用藥治療的效果很好,藥物蜜月期可達5~8年,但隨著治療進入中後期(一般約發病後8到10年),藥效會出現顯著縮短的現象,每天用藥次數常大幅增加到4-6次,且常因為藥效過低而出現想動卻完全動不了的「斷電」狀況,再加上患者在藥效過強時常會出現稱為「異動症」的不自主晃動,導致中後期的患者每天生活隨著藥物濃度劇烈波動,一天當中經歷多次的「斷電」、「異動」的過程,引起患者生活很大的障礙與痛苦。深腦刺激治療(Deep Brain Stimulation,簡稱DBS)就是在巴金森氏症病患遭遇這種藥物治療的困境下,應運而生的一種嶄新的治療方式。DBS是一種在深部腦核中植入電刺激裝置,藉著輸入電流調控腦內特定區域的不正常神經訊號,進一步改善大腦運動迴路障礙的治療方式。1980年代後期,醫學界針對巴金森症猴子模型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發現了在多巴胺缺乏時,大腦運動迴路發生異常的關鍵節點—視丘下核(Subthalamic nucleus,簡稱STN),在巴金森的狀況下會出現不正常的放電現象,嚴重影響大腦運動電路的正常運作,導致患者出現巴金森氏症症狀。DBS藉由電流調控雙側視丘下核,不但可以有效改善巴金森氏症患者的各種運動症狀,且可以大幅改善藥效波動的「斷電」現象,減少「異動症」的發生,大幅提升了巴金森氏症病患的治療效果和生活品質。目前DBS除了可以治療巴金森氏症,我國衛福部所通過的適應症還包括顫抖症、肌張力不全症等。此外,中央健保署也在民國104年起開始給付巴金森氏症的DBS治療,除了大幅地減輕了患者接受此種高科技特殊治療的負擔,也使得深腦刺激治療在台灣的普及度逐漸提高,目前台灣已經1800位接受深腦刺激治療的患者,每年仍以100-150位的數目增加,主要的適應症為巴金森氏症。DBS為我們開啟了利用電流治療大腦疾病的新領域,未來這項治療也將繼續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