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3:飛越進步復健醫學
       Rapidly Progressing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程 序 表

E3-3
肌肉骨骼復健現況與未來
陳智光
桃園長庚醫院復健科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估計,全球約有17.1億人患有肌肉骨骼方面的疾病,是導致殘疾的最主要原因。嚴重的肌肉骨骼系統疾病會限制行動力,導致失能,影響就學就業與社會參與的能力。而受到高齡化的影響,可預見在未來幾十年內,肌肉骨骼系統疾病將有增無減,不可避免將會是個人健康、社會經濟與公衛議題的重大挑戰。
  除了以3M (Movement, Manual, Modality)的治療基本架構來處理肌肉骨骼疾病,近二十年來醫療技術與觀念的突破,也讓肌肉骨骼復健展現了新風貌。以診斷來說,肌肉骨骼超音波(musculoskeletal ultrasound)開啟了精準肌肉骨骼復健的新頁,透過高解析度超音波,微小的肌肉撕裂傷無可遁形,肩夾擠症候群的動態呈像比磁振造影更傳神,常規X光不容易看到的線性骨裂反而以超音波多向掃描可探查出來,追蹤周邊神經走向可鑑別診斷神經陷套的確切位置,而進階應用超音波導引做抽吸、注射或神經解套,更是精準復健醫療能跨出一大步的重要轉機。
  再生醫學(regenerative medicine)與復健(rehabilitation)醫學的結合,是現今的主流。國外有頂尖醫學中心已將復健科改為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and Regenerative Medicine,揭示再生復健(regenerative rehabilitation)醫學將是未來的趨勢。從高濃度葡萄糖增生治療(prolotherapy)、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latelet-rich plasma, PRP)到方興未艾的幹細胞(stem cell)治療,肌肉骨骼復健已跳脫保守性治療的框架,爭取積極修復的主導權。延伸再生復健的概念,與肌肉骨骼復健相關的運動醫學與疼痛醫學也有治療觀念的突破,但目前仍需強化將基礎研究轉譯成臨床應用的實證。
  輔具(assistive device),或是更廣泛的輔助科技(assistive technology),也是肌肉骨骼復健不可或缺的一環,舉例來說,外骨骼式機器人(exoskeletal robotics)除了可以幫助脊髓損傷者步行,也能應用在工作場域或軍事用途,提升負重能力,避免受傷,藉此肌肉骨骼復健的介入便能提前到預防醫學的層次。科技輔具可以幫助肌肉骨骼系統受損的人提升行動力,增進社會參與,而這正是復健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