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討論2:異體與異種器官移植的新進展
       Current progress in allo- and xeno-transplantation

程 序 表

S2-3
肝臟移植之新進發展及展望
何明志
臺大醫院及新竹台大分院外科部

  肝臟移植發展至今,許多罹患末期肝病的病人因此而得到治療,甚至可以將原本的疾病根除。近年來,隨著對肝臟疾病機制與病情變化的了解、移植手術前、後治療的進步、手術技術的改善,以及惡性腫瘤局部及全身性藥物治療的進展,肝臟移植的適用範圍持續擴大;手術時機的選擇更加精準;接受移植手術後的併發症減少;原本疾病的復發減少,肝臟移植所能治療的病人更多,治療結果也因此更加進步。本次演講將以肝癌、脂肪肝及膽道閉鎖為例,說明肝臟移植的新進展。
  移植肝臟的來源,一直以來是等候肝臟移植的病人無法適時接受肝臟移植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亞太地區及其他大愛捐贈器官數量稀少的地區,活體移植就成為主調的器官來源,雖然,分割肝臟移植可以增加可使用的移植肝數量,但數量仍極為有限。嚴重脂肪肝,是活體捐贈者最常被拒絕捐贈的理由之一,準確評估脂肪肝的嚴重度,治療脂肪,並預測其肝功能及再生能力,有機會讓原本有脂肪肝的潛在捐贈者,能夠安全地捐贈肝臟,並確保接受此肝臟病人的安全。
  肝臟移植後的長期併發症,至今無法完全避免。肝移植後,即使臨床上未出現明顯的急性排斥,仍有許多病人會在長期追蹤時發生慢性肝纖維化,或慢性排斥的問題。大多數接受肝臟移植的病人,也都希望有一天可以完全停止服用抗排斥藥,但至今仍尚未有公認有效的預測指標,如何恰當使用抗排斥藥,預防排斥,同時不增加藥物相關併發症,是現今肝移植術後的重大議題。
  人工智慧的發展,讓肝臟移植所累積的經驗有了新的運用,從肝臟疾病的預後;肝臟移植的成功率;及肝移植手術後的排斥和併發症,都可能建立一套預測模型,甚至發展出可能的應對治療。3-D列印的進步,可以讓外科醫師及病人在手術前對移植肝的大小、血管連接的位置、置入角度等事先做好計畫,避免在手術中發生非預期的狀況,增加手術的風險,這些新科技在肝臟移植領域的運用,都可以使已經可接受的肝臟移植成果更加令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