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討論4:前列腺癌的預後及預測因子
       Prognostic and predictive biomarkers for prostate cancer (PC)

程 序 表

S4-1
前列腺癌的預後及預測因子-主題簡介
陳忠信
臺大醫院泌尿部

  前列腺癌為台灣男性第五大癌症,也是泌尿系統第一大癌症,每年在台灣新診斷案例高達5000人以上。然而前列腺癌的預後狀況非常特別,初期前列腺癌進展非常緩慢,甚至可能終其一生無需治療,也不會影響生命。但是進展到第四期時,雖然有藥物可以控制,但卻也無法治癒,且多數病人會死於此前列腺癌。台灣前列腺癌聯合研究資料庫的預後分析證實了,第一期到第三期的前列腺癌病人生存時間沒有差別,但第四期病五年的存活率卻低於五成。所以如何減少對初期病人的無用治療、如何提早找到可能會進展到第四期的病人、以及對於第四期病人精準使用藥物等成了前列腺癌診治最重要的課題。
  透過預測因子與模組的使用,我們可以克服前面兩個議題,意即分辨哪一群病人(significant prostate cancer)需要及早診斷,哪一群人(insignificant prostate cancer)可以考慮暫無須診斷或治療。這些預測因子是目前研究非常熱烈的地方,除了傳統的臨床資訊外,也有基於各類生物指標所建立的預測模組。透過以上的預測模組,臨床醫師可以與病人進行詳細討論,以決定是否接受診斷性的前列腺切片,畢竟此切片仍有少許機會可能會引發嚴重的後遺症,且對於尚無需積極治療的病人,診斷後的身心壓力反而在某些人身上更為強烈。在此專題中,我們將會依序介紹在尿液、血液與組織基礎的各類生物指標與預測模組,以及他們的最新進展與未來應用。
  前列腺癌進入第四期後病人預後大幅下降,但隨著藥物的不斷開發,使用時機的繼續優化,臨床醫師們已經可以有效延長病人生命並且維持生活品質。然而藥物的使用時機與順序往往需要個人化醫療,特別是許多的藥物與特定基因變化有關,如能在使用時機到之前事先得知,將有助於臨床決定。
  前列腺癌病人的預後狀況差異大,如何應用預測因子或模組進行疾病預測,對於臨床醫師設定病人的診治目標與用藥決策均有相當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