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討論2:台灣六大癌症最近治療之新進展

S2-4
台灣六大癌症最近治療之新進展-口腔癌
侯勝博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耳鼻喉科

  口腔癌在全世界的統計中是第六常見的癌症,在台灣由於嚼食檳榔的影響,在男性的十大癌症死亡率中排名第四位,且在25至44歲此一年齡層,口腔癌更是排名首位的殺手。根據衛生署統計每年約有兩千人死於口腔癌,且此癌症發生的年齡族群較一般癌症要年輕十歲,因此嚴重影響我國青壯年男性的健康。抽煙、嚼食檳榔及喝酒為口腔癌最重要的致病因子。同時嚼食檳榔、抽煙及喝酒,罹患口腔癌的機率為正常人(無此三大惡習)的123倍。口腔癌的防治已是台灣社會必需面臨的重大議題。口腔癌的診斷,仍以臨床切片為主。近年來吾人投入大量心力於早期診斷,譬如甲基藍染色篩檢、photodynamic screening等,但皆無重大突破,目前則亟望能研發口腔癌的生物標記。口腔癌癌前病變的處理亦是目前的重點研究方向,尤其化學藥物預防,譬如以抗COX-II藥物,搭配標靶治療藥物等。在口腔癌的治療方面,進三十年的進展其實不多,仍以手術治療為主,包括原發部位的切除重建及頸部淋巴的擴清手術,術後輔佐以放射線治療或同步放射線及化學治療,雖然存活率因為早期診斷及術後輔佐治療的進展有些微提升,但五年存活率仍維持在百分之五十左右,另外手術技巧進步及整型方法特別是顯微手術進展、下頷骨重建進展得以改善病患生活品質外,仍有許多值得努力之處。由於蛋白質體學研究方法的進步,使我們得以分析腫瘤和正常組織微量蛋白質表現的不同之處,研究發現在癌症中過度表現的蛋白,其中有很大部份牽涉到干擾素的路徑,這新的發現可進一步作為腫瘤標記的臨床應用。另外微小核糖核酸的研究也顯示舌癌的miR-184有過度表現的情形,這過度表現和抗細胞凋亡及細胞增生有關,或許也可應用於血清中的腫瘤標記之用。另外由於癌症幹細胞的證據越來越多,由原先的血液惡性腫脹,陸續發現許多癌症包括乳癌、腦癌、攝護腺癌、肺癌、胰臟癌、黑色素瘤、視神經母細胞瘤這些實體腫瘤中都可發現癌幹細胞的存在,同樣的在口腔癌中也有越來越多的文獻發表口腔癌及其細胞株中有癌幹細胞存在,這些觀念性改變使我們治療的方向有所改變,傳統我們的治療是針對大多數分化的腫瘤細胞,治療中雖然腫瘤很容易就縮小,但往往因癌幹細胞未被消滅而造成癌症的復發,因此針對癌幹細胞的治療未來將需更進一步研究,或許將能使目前仍未能突破的口腔癌治療能有新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