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演講4:介入性胸腔醫學的新進展

S4-3
支氣管鏡消融術於慢性阻塞型肺病的治療
蔡政軒醫師
成大醫院內科部胸腔內科

  慢性阻塞性肺病在全球幾乎每10秒鐘就有一個人死於慢性阻塞性肺病,台灣一年更有超過5千人因慢性阻塞性肺病死亡。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種呼吸道長期發炎導致無法恢復之呼吸道阻塞,使得氣體無法通暢地進出呼吸道的疾病,其中包括了有「慢性支氣管炎」與「肺氣腫」兩大類型;由於肺部氣體交換功能不良,病患往往出現「咳、痰、悶、喘」的症狀。根據研究顯示,約9成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都是因「吸菸」引起,但被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卻仍有4成還在吸菸,一旦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更可能伴隨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糖尿病、肺癌等共病,而讓生活品質更差,壽命縮短。一般而言,標準治療可分為藥物與非藥物部分,藥物治療包含吸入性支氣管擴張劑、吸入性類固醇與口服藥物;非藥物部分則是以戒菸、疫苗注射、營養照顧、肺部復健、氧氣治療、手術、呼吸器治療等為主,透過這些方式幫助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可以減緩症狀與維持生活品質。然而,當疾病進展嚴重到一定程度時,藉由藥物也無法完全緩和症狀時就得考慮侵入性的措施,包含手術與非手術的部分,手術方式包含部分肺葉切除、支氣管瓣膜置放,非手術的部分則如支氣管鏡消融術。過去,嚴重肺氣腫族群的病人,在藥物控制效果不理想時,只能考慮傳統肺減容手術,但這些患者,往往因為年紀大,患有高血壓、冠心症、及代謝症候群等症狀,導致手術風險太高,真正能受惠的病人,十分有限。藉由事前電腦斷層的影像分析重組,評估病人肺部的狀態是否符合支氣管鏡熱蒸氣消融術的條件,當病人臨床狀況符合條件之後,藉由將60℃的水蒸氣注入目標肺葉,造成局部發炎反應後,使目標肺葉在數周到數個月後逐漸萎縮,用以改善肺部機能。此術式本身風險低,恢復時間短,且治療效果良好,提供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更多治療上的新選擇。